日前,收到国内某心理学组织的一封来信,来信讲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中所遇到的困惑,希望能与同道分享。该咨询师自述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以前虽不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但凭借个人努力先后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的考试。并在获得咨询师资格后参加了大量的心理学培训,像催眠、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团体咨询等等,并从事心理咨询。逐渐闯出一些名气,经常被当地媒体采访,并作为嘉宾参加一些电视节目以及被邀去讲座。该咨询师对此也颇有成就感。
然而,该咨询师自述在专业技术应用方面时常有力所未逮之感。虽然自觉“身通百家”,但却感到难以融会贯通。他形象地比喻成就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誉”——虽内力充盈,威力无比,但各股内力四处游窜,始终无法收为己用,即被“内化”。在咨询中也是感觉时灵时不灵,有时虽然尝试了多种“招式”,但始终无法切中要害。因而感到很困惑。
正如这位咨询师所言,他的这种情况或许在很多咨询师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由于该问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并且有感于这位咨询师的坦诚,故而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亲身经历来与咨询师们分享。
现状
信中这位咨询师的成长历程某种程度上讲颇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师成长模式:考证——参加各种培训——操刀试手——联系媒体,提高声誉——更而拓展市场。在行为不断被强化的过程中,对心理学也产生了更大兴趣,进而产生专业角度的自省与深化。这种模式是中国所特有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咨询行业的成熟度还有待加强。因为在一个成熟的咨询行业,路都已经铺好。很多问题诸如学什么、怎么学、参加什么培训、如何督导等等都已被设计安排好。咨询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踏上这条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了。而不像当前国内需要咨询师自己去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当然,在英美国家进入咨询的门槛似乎有些高不可攀。从这点来看,我们又是幸运的。
误区
大众甚至很多咨询师都认为只有“精通”各种心理疗法、能包治百病方能显示出咨询师的心理学造诣以及学识的渊博程度。故而,敏而上学的咨询师在获得咨询师资格证书后往往不惜重金到处寻找并参加各类心理咨询的培训(包括讲座、自我体验、督导等等),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多面手。这种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激赏的,但经常带有强烈的盲目性。它是一种对于心理学缺乏宏观高度理解的反映,即对于心理学“面”的框架性理解。或许成为非心理学专业咨询师在发展上的专业壁垒。但至少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咨询师是热爱心理学的,比那些唯利是图不思进取的要强太多。
要做到真正地精通多种疗法并能有效治疗众多的心理障碍是不太现实的。我这里所谈的是真正的精通而不是泛泛的理解。不是参加几十个小时的某种疗法培训及现场体验就意味着掌握了一种治疗方法;不是了解了每种心理障碍的症状学标准就意味着理解了各种心理障碍;不是按照某种疗法的流程对着每种心理问题过一遍就意味着有能力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等等。时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咨询师声称能“包治百病”;所列可以解决的各种心理问题足足写了半页,而擅长疗法几乎囊括了国内流行所有心理治疗手段。大有“点歌台”之势——你点什么疗法我就能用哪种疗法“治”你。如果这类咨询师不是有意在欺骗,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个心理学初学者。
真实
真实地,心理学的正规教育(包括各应用与研究领域)是越往高越窄。它特别像一座金字塔。越往上学面儿越窄,但在某一领域的造诣也越来越高。或许与大众的普遍认知相驳,即使是心理学博士精通的也往往仅是一个方面而矣,而非全能。但理论上讲,在他的专业领域中社会上极少有人能出其右者。我有位好友——英国临床心理研究博士,曾在马来西亚某大学执教临床心理学、专职治疗师(本、硕、博连读心理学)。博士三年只研究痴呆症。身边更有临床方向心理学博士,三年研究工作仅针对自闭症的其中一个方面(比如进食问题)。或许窄到你无法想象。正是术业有专攻。相反,心理学本科生学得最宽,涉及到心理学所有主要领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众多西方国家不允许跨专业报读心理学,因为本科是基础)。而许多咨询师选择了最宽泛的心理学学习(参加培训),几乎是饥不择食地来丰富自己的心理技能“百宝箱”。任何的学习都应该被鼓励,但不加选择的短期培训学习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另一回事。
为迎合大众口味与需求,各种各样的心理培训应运而生。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算催眠培训了。也许因为催眠带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催眠培训也异常火爆。然而,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催眠在临床心理学应用中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且需要坚实的临床心理背景。我印象中全英国仅一所大学开设催眠专业,在英国培训一名专业催眠师需要两年的专业催眠学习与实践。其他催眠相关培训被一些大学纳入临床心理博士的培养中,但据了解也仅是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来学习。换言之,大众是很难接触到这些东西的。真正心理学圈的人也不像大众对此饱有高涨的热情。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大众的幸运的,任何人都可以去学习。然而,7天左右的理论+实践的催眠培训是否可以达到学员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想作任何的评论。之所以将此问题摆出来,希望咨询师在选择培训时不要本末倒置。
建议
最后,给咨询师朋友一个建议就是文章的标题——“术业有专攻,咨询需专精”。往一个方向纵深发展方是正途。试图精通各种心理疗法是不现实且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延存至今的几大疗法都有其各自的精髓之处。对某一疗法真正达到精通的程度都可以从该疗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无需不断“换招”。回到篇首那位咨询师的比喻中,如果真的学会了“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这种上乘武学足以独步武林,又何须窥视其他武功?当今主要的几种疗法,吃透一种足以受用终生。然而,达到“精通”并不是学习理论、操作流程、加以实践、体会这么简单。由“杂”至“纯”应是咨询师应有的专业发展历程。从个人经历来讲,接触过一些英国、美国的临床心理专家、执业治疗师,以及看过不少英美临床心理专家的背景简历。标注擅长3种及以上治疗方法的专家印象中没有,而擅长的治疗领域极少看过超过4,5项的。相信英美执业咨询专家7,8年的专业学习及实践造诣绝不低于中国。而“包治百病”、“擅长各种疗法”的宣传经常只是不切实际的广告以及对各方面粗浅的理解而矣。以前一位新西兰注册的临床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博士,只攻精神分析一种治疗)曾说:没有两年的专业研究是别想吃透精神分析的。
对于非心理专业背景的咨询师,如果真的希望在专业水平上突破瓶颈,而非单纯以虚名与实利作为唯一目标,不妨系统学习心理学。系统学习会建立一个对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以及宏观上的领悟。参加更深远的培训也将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而不是东嚼西咬被牵制着盲目地参加各种培训却无法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