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话初期
①在听到铃声响3—4次以后再拿起话筒。
求询者的确有咨询的动机才打这个电话的,但实际上对话与否,仍然可能还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下开始拨电话的。这时如 果马上听到话筒对方的“喂,这里是……”的话,反而会感到过分“接近”而不知所措,结果,可能会什么也不说而挂断电话。为了让对方充分做好最终的情绪准备,等电话铃响了3~4次之后再拿起话筒是比较理想的。
有的时候,会有当咨询员一拿起话筒,对方会“啊,打错电话了……”并想挂断电话的情况。一般说来,打错电话打到咨询电话上来的情况是极为例外的,因此,这个时候可以理解为对方正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境界,此时可以用“你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或者“不过,你这个电话倒是挂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说不定我还真能帮您一点什么……”等应对话语,有很多反而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咨询关系。
②注意操作方式
电话接通以后,比较多的情况是、求询者张口就开门见山地说 “因为XX问题想咨询一下”。首先要认真倾听求询者的主诉,并在头脑中形成求询者咨询内容的问题所在及其背景、这个人的为人等 印象,这一过程近似于一般心理咨询的预备面谈。在主诉的谈话中若有不明白的地方的话,有必要询问并予以确认。但在确认时一定要注意操作方式,不可妨碍求询者谈话的进程和感情的流露。
2.对话中期
在这一阶段,咨访双方需要对“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这是两人明确问题解决的手段和可能性的过程,并不是说由咨询人员 教给求询者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是与求询者一起考虑这—问 题,或者说咨询者给予其一定的支持,让求询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觉悟并鼓足勇气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而实际上,打电话的求询 者中,多数都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当然,根据咨询的不同,有些问题并不能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可能只有让其接问回石间顺理学受这一苦恼或痛苦的现状,这也是可以的。若考虑或提议一些非常 无聊的解决方法,反而弄巧成拙。
3.对话终期
一次性的电话咨询,原则上,以求咨询者自身有“该结束”的感触为根据,不要求也没有必要咨询过程非得下什么样的结论。需要强调的是,当求询者一旦作出什么结论,而这一结论与咨询者内在想法、理念不合时,会造成咨询人员旧话重提的危险。会使咨询者产生可以被称为“万能的救助愿望”,需慎重对待。也就是说,电话咨询,特别是一次性的电话咨询时,求询者并不一定需要有什么样的结论。
从总体趋势来看,危机干预服务的领域在不断拓宽,实施危机干预服务的形式强调多学科合作,因为多学科合作可以使得集中各学科的优势力量,减少竞争,促成多种观点和观念的碰撞,也方便用多元文化的观点来考虑组织和执行干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