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公布了2003-2007年中国卫生发展情况简报,指出2003年以来,中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居民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05年的73.0岁。(
中国公民预期寿命的提高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从现代生命伦理的意义上讲,长寿只是一种片面的标准,或者说,在追求长寿的时候需要看到一个硬币的两方面,不仅要给生命以时间(长寿),也要给时间以生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命质量或生活质量。
只有把生命的质量与长度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生命质量要求的是,每个个体在生命的自始至终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还应当让自己的生活展现意义和充满幸福感。一个人即使能活到100岁,但在生命的后半段几乎是在药物维持和病床上度过的,这样的长寿也算不得真正的高寿。
从追求生命长度和质量的结合来审视我国公民73岁的预期寿命,就有理由认为,中国人现在的这种预期寿命并非是一种理想的长寿。总体而言,中国普通公民的生活负担较重,时时感受到重压,活得并不轻松。
中国的自杀率不是世界最高的,但是属于高自杀率国家。中国总自杀率为23/10万,而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自杀虽然排在中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5位,但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则排在死亡原因的首位。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有150万人因家人或朋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
此外,2005年发布的权威调查表明,中国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目前中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在成年人中,精神障碍的年患病率为7.0%。由此看来,无论成人还是青少年,都有许多人活得并不轻松,即使长寿也并非高质量的长寿。
另一方面,如何看待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也有一个认知的科学问题。统计表明,实际上人类在整个20世纪赢得的40年生命归功于医疗的只有7年,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非药物的使用。因为,死亡率下降的部分中,90%发生在抗生素和疫苗出现之前。因此,水、空气、食品、牛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对人们的延年益寿贡献最大。
从这些对长寿贡献最大的要素来看,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即使有73岁,也不令人乐观。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生态灾难频发的地区之一,其中的原因已经众所周知。目前,我们还不可能计算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和生命质量的破坏有多大,但通过对污染造成的GDP损失可以略见一斑。
从这些情况来,中国公民的预期寿命质量并不高。这里面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现有的制度设计。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提出,要确定一个正义的分配标准和一个合理的程序,首要的一点就是“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假如你属于社会获益最少的人,社会公正原则可以使你获得应该得到的最大的社会获益机会。而获益多的人,就让他最小获益。显然,中国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因此,即使人们的预期寿命提高了,也并非高质量的长寿。为此,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和每个人的继续努力,尤其需要给时间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