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组委会、成功之道教育集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中国梦: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组织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精彩阅读:
■只看病不懂心理学就像给动物看病,那不叫医生,叫兽医。医生既要会动手术,也要懂心理学,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否则治标不治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樊代明一语定音。
■为何中国产品的质量上不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主任孙健敏说,因为忽略了基层员工的心理诉求,他们没有被贴上优秀标签,对EAP'>企业管理的怨气转移,会最终落到生产的产品上,最后是谁吃亏呢?产品的质量上不去,到底还是企业兜底。
■台北有很多的蟑螂,北京也有很多蟑螂,世界各地都有蟑螂。如果你要把蟑螂全部杀光,才觉得日子好过的话,那你的人生悲剧就开始了。蟑螂是永远杀不光的,当开始学习跟这些不喜欢的东西相处的时候,日子才会开始好过起来。
■香港有一种说法,就是家长是怪兽。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梁玉麒副教授解释,家长把自己内心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这和大陆很相像,说是为了孩子好,但真实的心理动机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是虚荣心,或是安全感的需要。
受访专家: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赵 然,中央财经大学院长助理、EAPA中国分会发起人。
汪卫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梁玉麒,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专业应用副教授。
王 行,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
童玉娟,台湾文化大学讲师,绘画疗愈专家。
樊雪春,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
林昆辉,台湾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
“只看病不懂心理学就像给动物看病,那不叫医生,叫兽医。医生既要会动手术,也要懂心理学,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否则治标不治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樊代明在本次心理学家大会上一开口就语出惊人,让在座的心理专家们顿时一振。“太给力了,不愧是院士”,记者身旁几位专家不由得说出声。
|
社会动起来:
别让肤浅浮躁成为流行病
就像樊院士所说,心理健康被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到了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容中;5月初首部《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同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布了目前最权威的中国心理五大健康标准。包括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自我学习、生活自立;情绪稳定,反应适度;人际和谐,接纳他人;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1年的调查数据表明,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仅有5.8%的员工称自已没有压力。就像日本著名经济战略家大前研一所说,“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缺乏思考的社会现象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激励竞争,压力山大,使得工作场所变得越来越缺乏人情味,同事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健敏在讲座开始前,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何中国产品的质量上不去?会场上马上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看法:“工资少”、“加班累”、“老板脸色难看”,后排一位年轻人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因为忽略了基层员工的心理诉求,他们没有被贴上“优秀标签”,感到不幸福,孙健敏也笑着公布答案。
他举例说,华为把员工分为三类:核心员工(核心团队的),优秀员工(业绩卓越)和普通员工。生产产品的普通员工在基层,是最不容易被贴上“优秀标签”的。现在大家往往更关注“高管”的心态健康,而忽视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基层群体,他们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最看不出好坏,你们所指的优秀人才,都是技术性的,搞开发的,我又不在人才范畴内,无论我干得怎样,也不会说我好”,对企业管理的“怨气转移”,会最终落到生产的产品上,最后是谁吃亏呢?产品的质量上不去,到底还是企业兜底。本组报道图片均由大会组委会提供。
如何通过有效管理,实现盈利与员工幸福的双赢局面?这是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