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这只是解决了咨询师教育培养中有关个人成长的观念问题。在咨询师专业发展中,其成长还面临着许多重大的主题任务。斯库赫特和若赖斯特德的研究抽取了20 个成长主题,并将它们划分为基本特征、过程描述者、影响来源、次级特征四大类别。萨维茨吉、朱温和克拉克依据“咨询师发展循环模型”,提出4 个连续的成长主题(经历不和谐、应答不和谐、联系督导、获得能力) 和一些次要的主题任务。马歇尔和安德森的研究抽取出了23 个主题以及次要的主题任务。这些主题任务包括早期的助人经验、个人成长的影响、对自己信念的觉知、自我照顾的重要性等各个方面。
联系中国的文化和心理咨询专业现状,我们认为,咨询师个人成长中需要完成的重大主题性任务应该有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 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咨询师的生命哲学观是指咨询师自己对人性、现实世界、生命存在、生活的价值、个人生活态度等问题的一些基本假设和看法。具体包括个人的人性观、价值观等。人性观与价值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性观是价值观内在的基础,价值观是人性观在实践中的外在体现。考瑞指出,从教学与咨询督导的经验得知,对价值观的察觉、价值观从何而来与如何获得以及咨询师的价值观是如何影响当事人,是多么的重要。在探索自己的历程中,一个焦点就是检查个人的价值观是如何影响到他身为咨询师的工作。帕特森也强调,咨询师的价值观不可能脱离治疗历程。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必须清楚地觉察自己的价值观,也可以与当事人公开讨论自己的价值观,但不可强加于当事人身上。这种“价值中立”的立场,要求咨询师在咨询中不要有“热衷于纠正别人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学者们指出,在不同文化中,要尽力保持“价值中立”,这是很难做到的。[尽管如此,在个人价值观的探讨中,咨询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澄清个人关于宗教、种族、堕胎、同性恋、婚前性行为、婚外情、药物依赖、安乐死、不同的生活方式、多元文化等社会问题的价值观,因为这对个人及当事人会造成重大影响。学者们提议,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咨询师应注意保持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每种咨询理论都建立于其对人性的假设上,每个人也都有个人的人性假设。只有个人的人性观与咨询理论的人性观相互一致,咨询师才能真正有效地使用这种理论来帮助别人。个人的人性观、价值观与生活哲学,基本的生活态度,与自己所持的咨询理论取向保持一致,是咨询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不和谐,并导致多种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出现,影响咨询的功效。
第二, 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咨询师对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如情与爱、生与死、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权力地位与金钱等要有明确的认识,对这些人生问题要有一个积极探索的态度。这些重大问题的个人经验及其成长,是成为一个有效咨询师的重要条件。丰富的阅历是成长为一个咨询师的有利条件。但是,这些经验的取得,并不能够全部借助于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咨询师要重视并学会利用诗歌、文学、影视、建筑、艺术、哲学、宗教等多种渠道去体悟和品味生命的意义,去领略助人的价值和境界。
第三, 解决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 指个人生活中在情感上没有处理好的事情,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这种事件常常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徘徊于潜意识或意识中,会被不自觉地带入现实生活,影响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知觉。未完成事件常常会一直持续存在,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好它。如果咨询师自己的心理创伤未能治愈或内心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在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时,很可能会遭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例如,可能会无意识地逃避问题,可能妨碍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的有效接触,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对当事人过度地关心或忽视,或者在咨询中发生显而易见的失误,甚至无法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此时,咨询师自己必须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整理解决自己的未完成事件。
第四, 完善“自我概念”与提高自觉能力。“自我概念”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包括提高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罗杰斯认为,它是“一套有组织、连贯性地对自己的观感”。个人的各种行为、与他人的关系、对环境的适应时刻都受自我概念的影响。派绰费沙和伯恩斯坦指出,咨询师的自我概念与当事人的成长有关。伯格曼对246 次心理治疗实例研究也发现,咨询师的自我探究和洞察力是影响咨询产生积极效果的显著因素。在优秀咨询师的自我概念中,对自己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自我觉察,对自己更清楚、肯定,知道个人的长处,也不回避自己的短处。咨询师的自我概念与个人自觉有极大关系。自我概念越确定、完整,他在工作中就会有更清晰、敏锐的个人自觉。咨询师需要不断地思考:为什么要从事咨询工作? 是什么使自己相信自己有权力去咨询别人? 对那些在他们生命中寻觅挣扎的人,个人能给他们提供些什么?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在生活中做到了吗? 要保持工作的效能,咨询师必须对个人的需求、优缺点、内心冲突、常用的防卫机制、脆弱的人格特质、情绪状态等各个方面经常保持清醒的自觉。如果对这些事项自我觉察薄弱,将会对其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及当事人产生不良影响。
第五, 处理职业枯竭现象。如果咨询师是最有效的治疗工具,那么,保持咨询师的活力是最重要的。否则, 就会出现职业枯竭( professionalburnout ) 现象。这表现为对咨询工作缺乏热情,视为例行公事,感到抑郁,情感和身体经常有疲劳和耗尽的感觉,精疲力竭,厌烦,缺乏认同感等。长此以往,咨询师会自我封闭,并因此影响工作。造成职业枯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咨询管理与实践中缺少督导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缺少与其他人的合作;缺少足够的时间;缺少肯定的结果;评价指标不确定;个人付出太多;缺乏成就感;承受强大的工作压力;个人婚姻、健康、经济等家庭生活冲突⋯⋯咨询职业是一个易枯竭的行业。如某些心理咨询热线主持人的自杀,与其缺乏个人成长,出现职业枯竭有着密切的关系。咨询师个人成长中需要学习保持咨询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敏锐地觉察并学习有效地处理个人职业中的枯竭现象。
第六, 提升专业伦理水平。咨询中的专业伦理是咨询师个人发展和咨询实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范胡斯和潘瑞达斯把咨询师专业伦理判断发展水平划分为惩罚导向、制度定向、社会定向、个人定向、原则或良心定向五个阶段。泰姆舒克则提出了八阶段伦理决定模式。这些理论说明,咨询师的专业伦理水平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不同的专业训练会影响咨询师的伦理发展水平和所处的阶段,恰当的训练能够提升咨询师的专业伦理水平。咨询师的专业伦理水平越高,对咨询师的价值观、自我概念等的要求也越高。从另一个角度讲,个人成长也是咨询师在专业伦理发展中的必要条件。
在个人成长中面临的这些重大主题里,每一类又包括了许多次一级具体的发展任务。完成这些主题和任务,是一个咨询师成长中不可避免的。至于每一类主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与咨询师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更决定于咨询师个人内因。具体到每一位咨询师,可能还会体现更加特殊的个人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成为一名有效能的咨询师,并不需要必须完成上述所有主题任务,而是通过这些主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体验和迈向自我成长。而且,这些主题任务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咨询师整个专业成长和工作实践历程中的持久性任务,不断地实现这些主题任务的目标,将会使咨询师获得发展而成长。反之,就很难成长为一名有效能的职业心理咨询师。
——摘自孟莉《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
孟莉(1967- ),女,副教授,心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咨询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