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人类的自然本能的表现,性生活是成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研究表明,和谐性生活有助激发女性生命活力,推迟更年期的到来。因为它可以刺激女性激素分泌、缓解精神紧张、释放心理压力、保持愉悦情绪,从而延缓人体衰老。对男性而言,性生活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良好的自我感受,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男性的性冲动、性关注、性幻想水平总是高于女性,但男性的性心理却普遍比女性脆弱,他们在性冲动、性唤起、性感受方面更容易接受不良暗示,难以承担来自女性的拒绝反应和厌恶性反应。一项关于婚内性生活的调查表明,大约有30%的男性报告,来自配偶的“性拒绝”和“性厌恶”言语和否定行为导致他们对夫妻性生活失去兴趣,而报告同一问题的女性比例却不到10%。在大多数女性看来,自己在男性的性要求面前做出拒绝或回避行为似乎是女性被动性、羞涩性、矜持性的自然表现,但却有65%的男性表示对此难以接受,不可理解。
男女两性在爱情心理和性欲表达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另外五个方面:
⑴在男女两性情感关系中,男性往往以“生理冲动”为先导,情感相对于性而言处于次要地位,女性则以“情感渴求”为先导,性是情感的表达工具,而不是主要目的。即,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一项关于成年人恋爱的调查表明,有65%的男性同意“没有发生性行为就不算真正的恋爱”这一命题,而同意这一命题的女性只有20%。男女性心理的这一差异反映在两性情感关系上则是,女人喜欢追求浪漫,而男人则不太在意是否浪漫,他们更喜欢直达目的。多数男人在婚后仍旧和自己的好友保持密切联系,譬如一起喝酒、打麻将等等,而女人们婚后则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丈夫单独相处,不希望被人打扰。在中、老年夫妻中,多数男性对于“左手摸右手”的夫妻生活习以为常,但多数女性则对此不满并深感忧虑。
⑵抛开性道德不论,男性的性选择具有“多向性”,他们同时拥有多个性对象而不会感到身心不适,而女性的性选择具有“专一性”,当陷入多重性关系或拥有多个性对象时,会有“分裂感”并感到焦虑。男人是一种野性动物,女人则是守巢动物。男人可以本能的花样恋爱,而女人则一心一意地沉溺于自己钟情的某个男人,难以分心。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这是人类生物进化及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它与种族繁殖、子女养育及婚姻模式相关联。譬如,大多数男人在外打拼,他们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外界诱惑,由此引发了他们在性选择上的多向性。而女人的传统分工是在家带养孩子和操持家务,所以客观上需要比男人专一。
⑶男性喜欢主动出击,女性喜欢被动诱惑。在体验、表达和性行为上,男性一般比较主动,女性则比男性被动。情场犹如战场,男人就像猎手,当他们发现猎物后往往主动出击。而女人大多扮演“守株待兔”的被动角色,她们不会像男人那样,在遇到自己心仪的目标时便立即主动上前搭讪寻找交往机会。女性与男性相比,她们更喜欢选择某种“诱惑性”的方式向对方“暗送秋波”或“开绿灯”,让他们“投怀送抱”,自己送上门来。
⑷男性在两性关系上具有独立性与独断性,女性在两性关系上具有依赖性和控制性。男人喜欢没有约束的生活,不管自己有没有结婚,这种秉性都不会改变。所以,他们在感情上往往是独立的、独断的,并习惯于将性、婚姻与感情生活分而论之。而女人则不同,她们对亲密关系、家庭和亲情有着天然的依赖,在并倾向于控制、管辖自己所爱的对象。普遍的事实是,女性在小的时候会依赖自己的父母,结婚后会依赖自己的丈夫,晚年则会依赖自己的孩子。即使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处于强势的女人,仍然具有“依赖性”和“控制性”这一心理特征。当女性在两性关系上失去了一份重要感情时,她们便会把这种依赖性转移到同性或非性的友情关系上来。
⑸男性倾向于对“具有良好生育能力”的女性产生性冲动,女性则不必然如此。人类性行为的原始功能是满足生育的需要,这是根植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心理动力。因此,男性倾向于对“具有良好生育能力”的女性产生性冲动,而这样的对象往往是一些皮肤光滑、身体健康、肌体富有弹性的年轻漂亮女性,而对中、老年女性和有各种生理疾患的女性,则没有太多的性欲望。女性则没有这样明确的性选择倾向,一些年轻女性甚至倾心于具有沧桑感的中、老年男性,便是一个例证。因为女性更看重那些在情感关系与生活细节上对自己体贴入微的对象,并与之保持情感关系。这就解释了一个现象: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适婚的对象越来越多,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婚的对象越来越少。
男人和女人之间性心理的这些差异,如果不能得到客观而正确的理解,就会一定程度上对夫妻的情感生活造成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