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瞬间结束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活着的人,在悲痛和施以援手的同时,也开始对生命本身的深入思考。被日常琐碎所淹没的诸多感受,在巨大的痛的刺激下,变得越来越清晰。国难在考验这个国家的同时,也激起每个个体对生命的重新审视。
哲人说,拥有生命的代价,就是要忍受生命的局限性。生命的开始是一个巨大的偶然,但生命的最终结束,却完全是不由分说的必然。曾经辉煌地活过的人,如孔夫子、秦始皇、爱因斯坦,等等,他们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留着他们曾经活过的印记,但是,很久以来,我们都没有听到过关于他们的新消息了。不管死亡之后是否有另外一个世界,但若我们不再有联系,那就意味着死亡是永恒的。这样的隔离,足以让我们珍惜今生。
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自己会死去的生物,人类需要相应的解决之道。到目前为止,人类个体有3种方式面对或者处理死亡带来的——
第一种方式,相信自己是特殊的,如果听到别人死亡的消息,那只是别人的事情,我可以悲伤,但我绝对不会像他人一样死亡,我现在清楚地活着,就是明证。但我们知道,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的保护方式。或者说,所有人类面对死亡的方式,都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第二种方式,就是相信死后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几乎所有宗教,都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众生。不好说这是好还是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死亡的威胁面前,还没有一种完全好的办法来处理相应的焦虑。面对一个只能活几个月的绝症患者,也许让他或者她相信有另外一个存在的时空,是一种让其更好度过最后时光的良药。那个时空是否真的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一个应对死亡的方式,是更加频繁地被采用的。那就是所谓身后留名。我的肉体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我的精神生命却还长久地活着,以功业、文章、财产、建筑或其他形式。同样地,这是彻头彻尾的自欺。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自欺,使后来者有了积极生动的活着的榜样。不管怎样,这样地活着,可以极大地激活生命的力量,并且使人保持恰当的节制,不会做过于危害子孙后代的事情。那种声称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毫不顾及自己的活着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比较一下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生命哪个更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限的生命,可以激起紧迫感,使生命需要被赋予意义。而无限的生命,注定是无聊的,意义消失,无限最终会被无趣替代。
毫不矫情地说,活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死去的过程。死亡是从出生时就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有机物到无机物的那一刻。如何活着,等于说如何死去。这样的一些想法,表面看来是悲观主义的,本质上却是乐观的。因为,我们越是知道生命的有限,就越会珍惜当下的存在时光,珍惜自己和他人,珍惜没有前生也许也没有来世的今生今世。
生死无常。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一个由无数注重此生的生命组成的世界,一定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好于那个由相信来生更好的人组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