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一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福州市慧多丰职业培训学校
2013年福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2013年福州育婴师培训班
福州慧多丰心理咨询师工作室
2013年福建福州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福州慧多丰

【沙盘疗法案例分析】箱庭疗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作用一

时间:2012-08-06 20:38来源:网络 作者:朱坚 孔匡建 点击:
【福州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权威福州慧多丰-心理咨询技术之心理流派课堂】沙盘疗法案例分析:箱庭疗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作用一
标签:福建福州 沙盘疗法 心理流派 心理疗法 箱庭疗法

【摘要】目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采用新的心理治疗手段,以期能有新的疗效,并具有心理学专业技术之特点。方法:采用国际上最新的箱庭疗法技术,结合心理测验与网络成瘾程度调查及网络依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technique)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箱疗法。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其创始人为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D.Kaoff)作为国外一种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目前在我国也开始得到应用。基本上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均可作为此方法的治疗范畴。同时,该疗法还可以作为正常人心理活动投射的体验。但采用箱庭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国内外的报道还鲜见报道。我们根据青少年网络成瘾后表现出的孤独、自卑、情感冷漠、人际关系不良、暴燥、学习困难、缺乏自信、暴力倾向、逆反心理强等特点,认为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方面应该采用不同于传统心理治疗的手段--箱庭疗法。结果:经过实践证明,箱庭疗法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中较方便、较易于发现问题、能充分暴露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内心世界的理想治疗手段。同时,经与其心理测验结果进行比对,其一致性倾向趋同。

  前言

  "箱庭疗法"国内又称为"沙盘疗法""沙箱疗法"),是在1939年由英国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M.Lowenfeld)创始的儿童心理疗法。劳恩菲尔德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注意到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内容,当给孩子们一些玩具、模型和沙箱时孩子们做出令人颇感兴趣的作品,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积极的帮助,她主张应让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自由地去表现自由的内心世界。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D.Kaoff)接受了劳恩菲尔德的指导,并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发展了这一技法。

  我们在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时,确立了立足于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探讨了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这种心理疗法--箱庭疗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大多数具有人际交往困难、学校适应不良、自卑、焦虑、脾气暴燥、暴力倾向等特征,且不善言语。因此,我们认为箱庭疗法是目前用于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较理想的心理治疗方法。所以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箱庭治疗室,以期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提供个案报告和基础研究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箱庭疗法的临床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应用于网络依赖倾向严重的青少年的心理治疗,特别是具有自闭特征的青少年的箱庭治疗;应用于轻度网络依赖倾向的青少年的心理调试;在脱离了学校教学环境中的有网络成瘾特征的青少年的应用,如对中学生学习焦虑、逃学的心理治疗干预;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如对青少年孤独感的治疗、人际关系不适的调试、家庭人际关系的改善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将箱庭疗法用于从事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中,也取得了显着培训效果。

  箱庭疗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整合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及哲学的精髓,能够广泛地适应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技术,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认同,被公认为是具有投射意义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箱庭疗法可能是目前适合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与研究的最佳手段。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

  1.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青少年不能正确对待网络,沉迷于网络甚至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正在成为危害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大精神毒品,已经成为近年来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已达到3.5%,有1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状,网络带来的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对立问题约占6成左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约占家庭问题的50%,网恋(包括青春期早恋)带来负面问题的有10%左右的案例,因网络成瘾导致的孩子有自杀倾向的案例也达到5%。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我市青少年网络依赖倾向的调查。

  1.2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的测试方式

  青少年网络依赖程度的测试是很多人都在关心和感兴趣的事,国内外也有很多研究方式,我们选用了国际上通用的由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调查量表,作为正式调查使用量表

  在对青少年网络依赖程度的一般调查分析时,也可采用另一种量表进行简单的测试,可以消除家长对孩子是否网络成瘾的担忧。

  1.3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的概念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学者\精神医师金伯利(Goldberg)首先提出。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IAD是一种"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所以又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1.4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

  1.4.1行为表现:上网行为失控,欲罢不能,难以自拔,无精打彩,意识到严重程度但仍继续,具有暴力倾向;

  1.4.2心理反应:情绪低落,脾气暴燥,敌对情绪;

  1.4.3生理反应: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缺乏;

  1.5网络成瘾症:

  这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医学专家介绍,"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20056月为止,我国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用户,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2%。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率为6%,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青年人上网成瘾的数量接近500万。

  青少年从网上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因为迷恋网络而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问题最为突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最近完成的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5%。

  1.6青少年喜欢上网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喜欢上网呢?上网有什么好处呢?

  1.6.1心理满足

  1.6.2学习需要

  1.6.3休闲娱乐

  1.6.4人际交流

  1.6.5浏览信息

  1.7怎样才算是网瘾

  1.7.1主要症状:

  1.7.1.1不能学习,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连续一星期以上,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1.7.2判断网瘾的简单办法:

  1.7.2.1每周上网8小时以上,而且,越来越无法自控,特别是晚上常常上网到深夜;

  1.7.2.2行为反常,如逃学、不与人交往、对人冷漠,脾气暴躁,废寝忘食,关机后烦躁不安;

  1.7.2.3经常在网上对陌生人聊天,甚至发展到通电话,约会等;

  1.7.2.4电脑里经常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图片;

  1.7.2.5有说谎隐瞒上网情况的行为;

  1.7.2.6宁肯借钱上网或冒一定危险,如偷钱上网等;

  1.7.2.7离家出走行为发生;

  1.7.2.8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1.7.2.9半夜起床上网等。

  具有上述有三项特征的青少年,作为家长就要注意了。

  现在的独生子女本来就与他人缺乏沟通,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他们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近年来因为游戏中的小争执引发现实严重冲突的恶性案例已经发生多起。

  造成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症"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为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同时家长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以及目前社会上电子游戏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1.7.3网瘾青少年的特点:

  1.7.3.1人际关系问题:通常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存在障碍,主要原因是自尊心受伤害,自信心受挫,自我评价低,以至自卑,不愿与人交往。

  1.7.3.2冷漠行为:由于心灵频频受伤,对身边的事和物表现为漠不关心,严重的在作出伤害他人的事的时候仍然无动于衷。出现人格障碍。

  1.7.3.3虚拟社区:在现实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遭遇了太多的挫折,自我价值无法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又被孤立起来,又缺乏支持系统,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籍。

  1.7.3.4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自卑、自我评价降低,家长又不理解,所以,造成自我封闭。

  1.7.3.5游戏天下:似乎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找到快乐,既无学习考试压力,又能满足自己发泄的愿望,因此,上网就成为首选。

  1.7.3.6英雄主义情结:这是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一种情结,在青少年时代更为强烈,都希望成为令人羡慕的盖世英雄。但现实生活中非但实现不了这一愿望,反而因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备受歧视。游戏提供了这一机会,可以不断升级,打遍天下,满足这一心愿。

  1.7.3.7"力比多"性能量的释放:青春期是性心理、性生理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劳,对性的兴趣增加,因此,上网可以释放部分积聚在体内的性能量,也是青少年缺乏适当的娱乐、体育活动的无奈选择。

  1.7.3.8欺骗:长期上网是学校和家长不允许的,因而,为达到上网的目的,只有不断说谎,欺骗老师和家长。最后,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

  1.7.3.9攻击:网络游戏大多是具有攻击性的,这样一来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敌对情绪与攻击倾向,所以,大多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都具有攻击倾向。

  1.7.3.10匿名行为:由于网络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场所,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与话是不能随便做和说的,否则会受谴责和惩罚。而网络是可以实现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地方,而不必担心承担责任和后果。有时需要发泄的时候就需要匿名行为。

  1.7.3.11进入隐私领地:网络可以随时进入到对方的私人领地,这也是人的偷窥欲的满足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距离。

  1.7.3.12退缩行为:网络成瘾的行为实际是回避学习环境与现实环境的一种方式,通常是难以适应这种环境的一种学习行为退缩的表现:学习困难但玩游戏是高手。缺乏责任心、自控力、学习困难、希望借助网络逃避责任,长期会导致人格障碍。

  在网络上可以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但在现实生活中就变得沉默寡言,网络正在让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日退化。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网络成瘾者由于把太多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全然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或交流。反过来思考,正是那些内心隐蔽的人,更容易在无人知晓的网络世界袒露自己,宣泄内心的真实情感。

  网络是无形的,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时,它将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心理问题出现。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起初对网络只是心理上的眷恋,而后则发展成为生理上的某些症状。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并处于同一姿势,时间一久,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就会接踵而来,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颈椎和眼部疾病。

  与此同时,成瘾者的心理防线十分脆弱。与正常上网者相比,他们更易抑郁、焦虑,时常倍感孤独。专家表示,网络成瘾和赌瘾、酒瘾极其相似,一旦失去网络这根精神支柱,恋网者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等戒断症状。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的事。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调查还发现,70%的家庭拥有电脑,但30%家庭的父母不会使用电脑和上网。近一半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玩网络游戏。

  家长作为保护未成年人不被网络侵害的第一道防线,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方法和新的科技知识。

  1.7.4目前在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的常见方法:

  1.7.4.1专家咨询;

  1.7.4.2戒除网瘾;

  1.7.4.2.1控制上网时间,减少--奖励;

  1.7.4.2.2契约式:脱敏方法、家庭作业。

  1.7.4.2.3转移兴趣;

  1.7.4.2.4认知疗法

  1.7.4.2.5合理情绪疗法;

  1.7.4.2.6去习惯化;

  1.7.4.2.7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重度);

  1.7.4.2.8物理疗法;

  1.7.4.2.9工娱--体育--娱乐--健身。

  寻找上网的根源,在咨询师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予以疏导。对重度网络成瘾者不能单纯看成是心理问题。应该考虑其生理方面的因素。由此我们提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以下假设:

  网络成瘾的可能原因:

  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无法控制的上网行为(需平衡神经内分泌紊乱)体内电解质失衡形成网络刺激兴奋灶建立网络成瘾的脑机制。

  1.7.5网络成瘾的脑机制:

  连续4小时上网可以在大脑建立条件反射机制(形成条件反射的奖赏机制),一旦奖赏机制与条件反射系统形成联系,那么到规定时间就会产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促使人急于上网,无法自控。所以,须降低兴奋点,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福建心理网:www.fjpsy.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