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平安快乐中的人们很难想象,身经灾难的幸存者、事故的目击者、亡故者的亲友、救援人员,在身临其境过程中的心理历程。
创伤后心理辅导,在林立的心理治疗技术中业已成为独立的一科,它借助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情绪疗法等使经历创伤的个体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缓解压力造成的种种心理上的不适、重建灾难后的新生活。
个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会陷入一时间陷入身心的紊乱。严重不适应。在身体方面,将出现即时性的症状,如心跳加快、脉搏加速等。心理上就会因此感到震惊、恐惧,从而感到自我的渺小与生命的绝望,并深陷此状态中难以自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就会出现情绪麻木、无助、绝望、抑郁、内疚、变得胆小害怕、睡不踏实或整夜不眠等痛苦的体验。这种严重的不适应导致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自杀或诱发其他严重的精神疾患。
研究表明,在经历了猛烈的伤害或目睹一场大灾难后,有5%—10%的人会患上夜游症、情绪失控、神经衰弱和其他创伤后紧张综合征的症状。对于一些儿童受害者,创伤性事件的经历使他们梦魇连连,惊恐不安,出现紊乱或激动不安的行为。直至成年后,这些创伤性的经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效率,使他们感觉倒人际是不安全的、生命是非常痛苦的。还有的当事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生活信念、以及对生命价值看法等也都因此发生近期乃至远期的变化。
据WHO(1996)的统计数据估计,1990年中国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是115/10万人(1,308,000人),患病率279/10万人(3,167,000人)。由于创伤导致的最严重的心理疾患有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会给工作、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紊乱和麻烦,更严重的是会给受害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旦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当中出现类似事件的应激情景,会激发出很强烈的心理病理性应激反应。另外、很多文献和社会现实都已经说明,创伤性事件给事件受害人带来的精神卫生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人际行为退缩、药物滥用等。而PTSD是创伤性事件所导致的最严重的、致残性较高的、目前没有很好治疗办法的一个远期精神障碍。
灾难结束后,受害者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受到创伤性回忆的影响。创伤性记忆使受害者在遇到相关的刺激,如声音、气味、情境场面、情绪反应时,就会出现各种“身临其境”
的生理心理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当“身临其境”后,个体的身心就如同重新经历一次灾难一样,除了难以名状的痛苦感受外,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亦不能进行。
对创伤性事件受害者进行不同时期的援助可以减轻他们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对那些比较严重的受害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能够阻止或减轻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对已经出现远期严重心理障碍的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
创伤的治疗是一门独立的、极其专业的学科。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快速眼动疗法EMDR和绘画疗法等。
绘画治疗对于治疗创伤独有疗效。
我们的大脑左半球主管逻辑、推理、演算、判断,是依靠言语来进行的。右脑主管视觉经验,对颜色、线条、节奏、等,直接处理图像信息,以视知觉进行思维。创伤反应带来的最严重的痛苦是情绪困扰,灾难性画面透过视觉作用于人的主观情感的大脑边缘系统。这时用语言去劝说对方脱离痛苦是无济于事的。美国心理学家Ley说:“用作脑的钥匙打不开右脑的锁”。对创伤中的个体,他深深知道这样痛苦下去是无意义的,他痛苦万分,又何尝不想早日摆脱,
可是,作用于左脑的认知疗法在此阶段还不适宜。任何的告慰都不能触及到他痛苦的体验。唯有情绪调节才是最有效的出路。
在绘画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创造安全的气氛,陪伴受害者一点点接近创伤性场面,并借助适当的绘画材料用视觉图像直接呈现出反复闯入的灾难情景。这时的绘画作品不是审美意义上的,而是心理意义的。
绘画者面对自己的作品,会不自觉回忆到灾难场面,而此时的回忆是安全的,不同于创伤行反应中的“闪回”,部分情绪可以被唤起,通过一次次的讲述,逐渐使得创伤性画面远离现实、不具伤害性,受伤者能够分清现实与想象,渐渐从严重的情绪体验中脱离出来。藉此心理的困扰得到一定程度的处理。有经验的治疗师还会再结合其他的心理治疗方式,经过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情绪宣泄、认知重建等一系列复杂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治疗技术,使患者有机会得到康复,尽快重返现实生活。
个案自我作品讲解一
1)
看得出,最初住院期间的感受是相当痛苦的,形同囚徒。面对多彩的颜料盒病人只愿使用黑色来表达自己。经过治疗师的耐心说服才安心留下来治疗并坚持服药。相应的问题呈现出来,治疗契机就出现了。
2)
三个月后,患者有一次自发地给自己画出了红色衣服,站在窗前,一幅充满期待的神情。画面构图稳定,任务情绪饱满,色彩温馨,线条流畅。与前一幅相比,差异显著,看得出心境已然变化。
3)
这是一棵生命之树,代表自己的生命能量。树的形象,枝繁叶茂,生命旺盛,我们有目共睹。作者以树为意象,表达人生的向往。
4) 这幅春意盎然的作品竟然出于隆冬季节。
途中的人物,手插衣袋,口衔枝条,悠然惬意,无忧无虑。作者没有因疾患自卑绝望,正确面对现实和未来,去除负向的自我概念,走入了健康人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