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取向:学习是获得行为和改变行为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也叫应答条件作用反射,指一个中性的刺激通过无条件刺激配对,最后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就形成了初级条件反射,而在初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又可以引入一个新的中性刺激建立起次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机体的某个特定行为反应,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其结果可能对于机体而言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该种影响的存在使得机体学习到了某种行为和其后续效应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依此来调节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人大量的行为的获得不是通过条件作用,而是通过示范观察和模仿的途径来进行的。
基本概念:
强化: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泛化:对于一个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应,可以由类似的现象引起。“蛇绳效应”
分化:是与泛化相对的过程,只对于特定条件刺激发生反应。分化意味着机体能够逐渐分辨刺激之间的差别,分化是选择性强化和消退的结果。
消退: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由于不再受到强化,反应强度趋于减弱乃至该反应不再出现。
抗条件作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撤出原先的强化物,并找出与原来条件反应相抵消的反应与原有条件刺激建立起联系,快速消除原先反应。诸如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等。
咨询技术:
1、 厌恶疗法:使某种想要消除的目标行为与一种使人厌恶的反应建立联系。常用于治疗药物依赖酒精依赖等。
2、 系统脱敏:先学会放松,在放松状态下逐级接触所恐惧的对象来克服焦虑。将原先与焦
虑建立联系的刺激条件改为与放松建立联系,以便消除原先的反应。
放松训练——脱敏等级表——脱敏(交互作用)三个步骤。
放松训练:一种通过循序渐进地放松各组肌肉而最终达到全身放松的方法。
3、 内爆疗法:
满灌疗法:不让来访者有机会否认或逃避引发其焦虑和恐惧体验的刺激性情境。一开始就暴露在最恐惧严重的阶段,逐渐适应。
逐级暴露:焦虑场景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进行的。没有特殊的放松训练。
示范:参与示范是让病人通过模仿来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来学习。
4、 自信心训练:角色扮演以及行为排练,主要治疗社交恐惧症,人际关系障碍等。
5、 行为辅助工具:节拍控制器、电子信号系统等。
6、 代币法:奖赏适应性行为,长期精神病人、儿童孤独症以及少年管教犯等。
7、 神经症行为的矫正策略:靶行为的建立与强化。
9、 自控法:让病人主动参与制定和执行行为矫正方案。有分析情境、处理诱因、处理后果三步骤。
咨询过程:
行为评估:收集、测量和记录有关不适应行为的信息,了解该行为发生条件或维持条件的过程,起到功能分析或行为分析的作用。分为两步:1、明确行为问题2、行为分析(A-B-C模式,前导事件,结果行为,行为后效)
行为疗法:分为三步,1、明确治疗目的2、选择方法技术3、治疗的实施。
行为随访:干预期结束后不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