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用最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 搜索“ 心理测量”,会得出82300 项查询结果,其普及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到我们医院来咨询的人中间,很大一部分都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作过心理测量。但是,任何心理测量都是仅供参考,不能做为论断依据的,疾病的诊断必须由医生确定。心理测量作为判断一个人心理状况的辅助工具,其检测结果不可不信,却也不可全信。以下就通过几个例子,看看我们应该对心理测量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案例一 夏女士,24 岁,最近三个月情绪低落,对一切丧失兴趣,回避与人交往,经常失眠。在某心理测量网站作了一次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全世界通用的专业的测量工具检测),除了抑郁分高于正常值以外,还显示“有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个结果把她吓坏了,情绪更加低落,并增加了许多焦虑症状,总担心有一天自己突然失控,“疯掉了”,做出什么丧失理智的事情来。犹豫再三,夏女士下决心去了心理医院,跟一位医生谈了半小时,医生肯定地告诉她:你患的是抑郁症,跟分裂症完全是两码事,也不可能直接就变成分裂症。至此,她才放下心来。 随后,夏女士进行了三周的药物治疗,症状就消失了,维持治疗了六个月,便停了药。
评论 导致测量误差的原因是测量者对提问的理解有误。例如,在SCL-90 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心里想的事情不说出来,你觉得别人也知道。如果你回答“是”,电脑就会认为你有 “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术语叫做“被洞悉感”。夏女士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善于掩饰的人,她的情绪和想法,别人可以通过她的各种表现推断出来,所以她选择了“是”。很显然,这不是真正的被洞悉感。被洞悉感是指一个人觉得别人能够直接看到自己的心事,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判断,自己一想什么,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立即就知道了。对任何心理测量的结果,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心理工作者,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是:心理测量永远都只能是诊断的辅助工具,只有参考价值,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正确的心理诊断最后只能在心理治疗师跟病人谈话之后作出;如果治疗师的判断跟心理测量的结果不一致,则应该以治疗师的判断为准。
案例二 张先生,27 岁。同样是在网上,张先生作了一次成功倾向的测试,结果显示他成功的可能性很低,这对他的信心是一个较大的打击。从此他变得心灰意懒,工作缺乏干劲,对前途悲观失望。
评论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心理测量工具可以真正准确地预测一个人成功的可能性。成功是多项个人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对这些素质了解得还不是很全面,而且,一些社会性的机会因素( 也就是所谓的运气) 也往往会对成功与否施加决定性的影响。过分地相信这样的心理测验的“预测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跟相信算命没有什么区别。
案例三 小波,12 岁,初一学生。老师对小波的母亲说,小波的成绩总上不去,好多题目给他讲很多遍,他还是不会做,所以估计他的智力可能有问题,希望家长带他到医院检查一下。母亲带小波去了医院,智力检查的结果为105 分,略高于正常值,看到这个结果,老师觉得奇怪,智力没问题,怎么学习起来这么笨呢?
评论 应该明确的是,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因智力问题所致者不多见。而且,如果真的是智力问题导致的学习困难,这不用作智力测验就能够判断
出来,智力偏低的孩子会在多方面表现出能力低下,而不会仅仅是在学习方面。我们坚决反对轻率地给孩子作智力测验,特别是测验的目的仅仅在于为学习困难找一个理由的情况下给孩子作智力测验,这会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即使检查的结果正常,检查本身也可以对孩子产生极强的不良暗示。 绝大多数的学习困难不是因为孩子的智力低下造成的,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我们见过很多孩子,各项能力都很好,就是在学校的成绩不好,其原因多半来自家长和老师错误的教育方式,比如高压、批评多、鼓励少,等等。而对老师而言,要学生作智力测验,潜在的动机则可能是缺乏耐心和想推卸自己的责任。
案例四 在某著名门户网站的首页,有一个心理测验,名叫“你有神经病吗?”很多人作过这个测验,其中一些人被诊断为“有神经病”,这些人被吓个半死。
评论 第一,神经病与精神病是有本质区别的。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比如脊神经炎、神经性瘫痪等;而精神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的功能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第二,这不是正规的、专业的心理测验,这些测验是由一些非专业人士瞎编的,没有任何科学性。正规的心理测验是专业人士编写的,在投入使用之前,会作很多的科学方面的检测和评估。
案例五 钱女士,结婚八年,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夫妻感情一直很好。钱女士的工作一直较清闲,没事的时候就上网冲浪。其先生工作很忙,常常
很晚才回家。一次,钱女士看到网上有一个夫妻关系的心理测验,怀着好奇试着做了。做完试题后大吃一惊,结果显示其夫妻关系有问题,她的先生可能有外遇。受这个结果的影响,她的情绪变得很坏,开始挑先生的毛病,观察先生的行为、衣着的变化,悄悄看先生的手机上有些什么人的电话,等等。结果,夫妻关系真的慢慢变坏了。她先生无辜地受到怀疑,越来越心烦,最后弄到了要离婚的程度。
评论 心理测量的结果具有暗示性,对一个暗示性很强的人来说,测量的结果会对他的情绪、行为和看法产生影响,从而使测验结果显得“很准确”。但这样的“准确性”对人是不利的。
总结 如果说心理测量是反映我们心理状况的一面镜子,那它也只能算是一面模糊的镜子,反映的是不清晰、不精确的心理状况。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取代一个受过专业训练并取得正式资格的心理师的作用。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就需要跟心理师好好谈一谈,在与心理师的交流中,心理师会
像一面清晰的镜子,把你真实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展示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