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阶段论 |
|||||
序号 |
阶段 |
年龄 |
主要发展任务 |
良好的人格特征 |
|
1 |
婴儿前期 |
0~2 |
获得信任感 |
克服怀疑感 |
希望品质 |
2 |
婴儿后期 |
2~4 |
获得自主感 |
克服羞耻感 |
意志品质 |
3 |
幼儿期 |
4~7 |
获得主动感 |
克服内疚感 |
目标品质 |
4 |
童年期 |
7~12 |
获得勤奋感 |
克服自卑感 |
能力品质 |
5 |
青少年期 |
12~18 |
形成角色同一性 |
防止角色混乱 |
诚实品质 |
6 |
成年早期 |
18~25 |
获得亲密感 |
避免孤独感 |
爱的品质 |
7 |
成年中期 |
25~50 |
获得繁衍感 |
避免停滞感 |
关心品质 |
8 |
成年后期 |
50以后 |
获得完善感 |
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
智慧、贤明品质 |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人自身的内在动力是其发展的原动力,外在环境和教育需要通过内在动力而发挥作用。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如营养不良、情感剥夺)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