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一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福州市慧多丰职业培训学校
2014年福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2014年福州慧多丰热门培训项目
福州慧多丰心理咨询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苑 > 亲子心理 >
2013年福建福州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福州慧多丰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武志红

时间:2015-02-13 15:11来源:网络 作者:武志红 点击:
【福建心理网福州慧多丰心理培训学习平台之亲子心理】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仅是我们物质生命的给予者和保护者,也是我们心灵生命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
标签:亲子心理 教育心理 武志红

武志红,摘自《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仅是我们物质生命的给予者和保护者,也是我们心灵生命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一定会给我们健康心灵。 糟糕的父母,可能会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却会给我们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过,糟糕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甚至会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父母。 然而,这种改变的努力注定会失败。因为,除非父母自己意识到,他们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必须改变,那样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极少有父母会因为孩子要求他们改变而改变。


在一个幼儿园里,几个三四岁的孩子讨论“什么不可改变?”,最后,他们找出了几个结论,其中两个是: 父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越想改变父母,他们就会越糟糕! 三四岁的孩子得出了这个结论,令我大为惊讶!我不禁感叹:天哪!要是我们小时候都得出过这个结论,而且将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那么大多数心理医生可以改行了。因为,假若一个孩子坚守这两个信条,那么只要他的父母不是糟糕到会杀掉孩子的程度,那么这个孩子总能靠自己的力量得救的。

 

在一个幼儿园里,几个三四岁的孩子讨论“什么不可改变?”,最后,他们找出了几个结论,其中两个是: 父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越想改变父母,他们就会越糟糕! 三四岁的孩子得出了这个结论,令我大为惊讶!我不禁感叹:天哪!要是我们小时候都得出过这个结论,而且将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那么大多数心理医生可以改行了。因为,假若一个孩子坚守这两个信条,那么只要他的父母不是糟糕到会杀掉孩子的程度,那么这个孩子总能靠自己的力量得救的。


实际上,多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拒绝接受自己的父母,拒绝接受这个生命中最大的命运。相反,我们渴望改变父母。这种渴望注定会失败,于是我们将这个渴望深埋在心底,长大了,再按照这个渴望去选择配偶,并像童年渴望改变父母一样来改造配偶。

精彩内容

譬如说,有过一个暴虐老爸的女孩。她小时候,极可能产生过要改造暴虐的爸爸的愿望。但是,正如幼儿园的那几个孩子得出的结论,她这个愿望一定会失败的,而且她越想改造爸爸,爸爸对她就越糟糕。结果,屡屡受挫的她,只好把这个愿望深埋在心底。 当然,这个愿望只是深埋在心底,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而不是消失。 结果,等这个女孩长大后,那些有暴力倾向的男子,会对她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们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她接近他们、迷恋他们。同时,那些充满爱心的好男子,对这个女孩却缺乏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深埋在女孩心底的改造梦想。以前,她渴望改变暴虐的老爸,但失败了。现在,她渴望选择一个同样暴虐的男子,继续去实现她潜意识深处的改造梦想。但是,她的意识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因为那个改造梦想是源自潜意识深处的。于是,这种有暴力倾向的男子对她的吸引力,她就只能用“迷恋”“激情式的爱情”“上天注定”等词汇来描述了。 然而,正如她童年时的改造梦注定会失败一样,她成年后的改造梦一样也会失败。这些被她的潜意识选中的男子,像她的老爸一样,首先是不可改变的,其次是她越想改变,他们就会变得越糟糕。结果,她会带着满身的伤痕离开这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子。接下来,她又投入另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子的怀抱。这是很多好莱坞女明星的人生写照。 譬如,哈莉·贝瑞,她小时候有一个糟糕的黑人老爸,既不负责任,又常暴打她的妈妈。长大后,贝瑞的几次婚姻,都是选择了同样有暴力倾向的丈夫。 结束第二次婚姻后,贝瑞伤心地说,她“不会再有婚姻”。 贝瑞要想结束她的这种强迫性重复,她就必须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命运,像那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学习,对自己说:父亲是不可改变的,有那样一个父亲,是我的命。假若她能发自内心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她势必会号啕大哭几场,为自己那么悲惨的童年,也为自己那么悲惨的人生经历而悲伤。但正如《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中所诠释的道理那样,真而纯的悲伤,会帮助她告别——注意,不是忘记——悲惨往事。 如果做到这一点,她会发现,她喜欢的男子类型,好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只是因为,当她学会接受自己有一个糟糕的老爸的命运后,她潜意识深处的改造梦想也随之消失。没有了来自潜意识的病态渴望,那些暴虐男子自然就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

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在《在关系的镜子前审视自己,理解自己》中提到的刘涛,已50多岁,非常坚强,有无比丰富的人生阅历。

但,他在和我交谈时,仍然经常说:

“如果我妈妈不那样做,就会……”

“假如我妈妈做了什么,我就……”


显然,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饱受伤害的小男孩,他的心理状态退行到了5岁前的时候。在这种年龄,他拒绝接受自己有那样一个妈妈的事实,他幻想可以改造自己的妈妈。

当然,正如那个幼儿园的孩子所发现的道理那样,刘涛小时候的改造梦想注定会失败。妈妈不会满足他的改造梦想,甚至当他向妈妈说出自己的渴望时,妈妈反而会变得更糟糕。

结果,他也一样,把这种改造梦想深埋在心底。但是,等长大后,当碰到他所迷恋的女性时,这种改造梦想就会被强烈地激发出来。

25岁左右的时候,正在香港打拼的刘涛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当地女孩。他回忆说:“我不惜为她做任何事,她要什么我给什么。我挣的钱还算不少,但当时差不多都花在她身上了。甚至,我还想,为了她我可以去死。”

但是,刘涛疯狂的爱,是有一个条件的,那就是:她得爱他,不离开他。

但,最令他伤心的是,尽管他这么疯狂地付出,这个女孩还是离开了他。结果,刘涛的心理一度出现崩溃,后来花了10年时间才慢慢地找回自己。

这其实也是源自改造梦想。



 

福建心理网:www.fjpsy.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