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一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福州市慧多丰职业培训学校
2014年福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2014年福州慧多丰热门培训项目
福州慧多丰心理咨询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苑 > 成长心理 >
2013年福建福州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福州慧多丰

【积极心理学】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及获得幸福的方法

时间:2015-01-20 10:40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
【福建心理网福州慧多丰心理培训学习平台之成长心理】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及获得幸福的方法
标签:积极心理学 幸福 快乐

今天,教科院邀请了英国诺丁汉大学Chris Brotherton教授来讲外聘课程《Positive Psychology积极心理学》,我有幸聆听的教授关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成果及问题等世界最前沿的介绍,教授以全球的视野,用自己和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谈了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心得。我对这一研究如何使人快乐和幸福的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把一些观点和事例张贴出来,以求分享与交流。

一、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Seligman 提出积极心理学概念的故事。

五岁女儿播下的“积极”种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数月后的一天,与五岁的女儿在园子里播种。他的女儿叫尼奇。赛利格曼虽然写了大量有关儿童的著作,但实际生活中对于孩子并不算太亲密,他平时很忙,有许多任务要完成,其实种地也只想快一点干完了。尼奇却手舞足蹈,将种子抛向天空。
赛利格曼叫她别乱来。女儿却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能与你谈谈吗?”“当然”,他回答说。“爸爸,你还记得我五岁生日吗?我从三岁到五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  赛利格曼产生了一种闪电般的震动,仿佛出现了神灵的启示。他太了解尼奇的成长,太了解自己和自己的职业。他认识到,是尼奇自己矫正了自己的抱怨。培养尼奇意味着看到她心灵深处的潜能,发扬尼奇的优秀品质,培养她的力量。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强,即他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

这一天也改变了赛利格曼的生活。他过去的五十年都在阴暗的气氛中生活,心灵中有许多不高兴的情绪,而从那天开始,他决定让心灵充满阳光,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的主导。

继而,赛利格曼将这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定位为积极心理学。

人类为什么会不快乐?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你在为谁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相信你在了解了这一理论后,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学的研究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其实,这种思想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对于《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s)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56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这个统计数据显示,两个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烦恼?是什么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人总是会陷入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为什么越压抑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越会纠缠着你不放?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

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

它们往往意见相左,各行其是,于是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

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像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使人们常陷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斗争中。作者融合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人类学多学科知识,积极正面地提出了人类如何可以寻找到快乐与生命的意义。
你是不是遇到过如下情况?

说要早起却偏偏睡过头,要看书却变成看电视,要思考却变成发呆,要存钱却花钱如流水;今天该回的电话和邮件一直拖到明天;身体发出了疲倦的信号,而你却不加理会;看到一幅喜欢的画,却说不出为什么喜欢;当你实现奋斗目标后,却发现自己只获得短暂的快乐,感觉自己的努力是一场空;一个下午就吃一大筒冰激凌,买了新的CD,马上连听十次,但是这种不知节制的行径很快就把胃口破坏殆尽……

动物的本能和人的意志、行为方式与心理活动、左脑和右脑、感性与理性撕扯着每一个人,使我们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涡,被各种冲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得支离破碎。认识到这一点,读者就很容易理解本书中“象”与“骑象人”的关系了。这个看似简单的书名,实际上有很深邃的含义。

禅宗以制服狂象来比喻调伏妄心。“狂象”也称“醉象”、“恶象”,比喻危害极大的迷乱之心,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能比喻其可怕程度。这种说法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人的灵魂,这个较为高尚、高贵、属于精神层面的自我,其实被捆绑在较低等、粗俗的肉身自我上。两个“自我”,有时甚至是多个“自我”,无时无刻不在生之岁月里角力,至死方休。这是人类的痼疾,也是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本书是积极心理学时代的重要代表作。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良好的生活。本书不仅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度、快乐感,而且还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除此之外,它探讨的心理品质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比如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健康的家庭成员等。

到底怎样才能跟自己和谐相处,怎样才能拥有幸福、满足、有意义的人生?不论你正在为生计发愁,为感情而烦忧,还是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为漫无止境的工作焦虑,本书虽然不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它从你的内心深处关怀你的快乐和幸福,它用深刻、幽默、生动的语言,在痛击人们的心灵后又让人在“神性”的纬度上加以提升,让你在爱中领悟人类灵魂之美,让你在对大自然的敬畏中品尝到自由的滋味。
(《象与骑象人》【美】乔纳森·海特/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的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在二战之前均得到研究者同等程度的关注[1]。

而二战之后,心理学成了一门大力致力于治疗的科学,它的研究焦点集中于测评并治愈个人心理疾病,出现了大量对于心理障碍的研究以及对离婚、死亡、性虐待等环境压力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研究。Seligman曾注意到在对人类情绪的研究中,就有约95%的研究是关于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研究。在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和疗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心理学却忘记了它的另外两项使命,逐渐成为一门受害者科学。注意到这种现象,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使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治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预防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在它的看法中,当一个人处于孕育着抑郁、物质滥用或精神分裂等问题的环境中或其遗传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要防止在其身上不出现以上问题可能性不大;但是在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预防的大部分任务将是建造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例如,要防止那些在易于得到毒品的环境中的少年身上的药物滥用,有效的预防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治疗,而是找出并发展出其自身已拥有的力量。一个关注未来、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运动中得到快乐的少年是不会形成药物滥用的。总之,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对于心理学研究者而言,在这方面所需的工作是可靠并有效地测量这些品质,进行适当的纵向研究来弄清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途径,并进行恰当的干预以塑造这些品质。

在对心理治疗的看法上,积极心理学认为目前的心理治疗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在心理治疗是否具有效果的研究中,对于各种疗法整体效果的非实验研究所得结果远大于对某一特定疗法效果的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结果。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被调查者报告从心理治疗中得到相当大的益处,但只有65%的被试报告某一疗法有效。第二、将两种疗法相比较时,各自的特点倾向于淡化。即是几乎没有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在与另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较时能显示出显著的特定的效果,或显示的特定效果很小。这种特性的缺失在大量的药物文献中也可见到。第三、在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和药物的研究中几乎都可以发现明显的“安慰剂”效应。在有关抑郁的文献中,约有50%的病人对安慰剂性质的药物和疗法有好的回应;抗抑郁药物所产生效果的75%可以看成是安慰剂的作用。对于以上问题,积极心理学的看法是,在有效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非属某特定疗法所专有的“技巧”和“深度策略”,意即所有地疗法都具有共性,因而产生以上三种现象。在积极心理学的看法中,技巧是指: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如“让我们在这儿休息一会儿”,而不是“让我们在这里停住”)、信任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积极治疗这一思想。深度策略主要有三种: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叙述,其内涵均是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他的缺陷。

四、西方心理学三种新取向——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2005, 37 (5) : 702∼709 文章作者:曾皓整理  发布时间:2008-05-06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

西方心理学在近二十年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postmodernp sychology)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p sychology)和进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 psychology)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这些新取向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些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研究的现代主义范式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以致于演变成了三种心理学的新运动。

后现代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

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心理学便进入到了现代主义取向的发展时期。现代主义取向尽管始终处于派系林立、纷争不断的格局,但确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即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信奉经验主义以及个体的中心地位。而以格根( Gergen,K) 、肖特( Shotter, J ) 、伯特( Potter, J )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地解构与批判:反主客二元论;反实在论;反科学至上论;反个体中心论。
积极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

积极心理学认为,科学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主要使命: ①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②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 ③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而实际上,二战以后的西方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等,心理学正在变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积极心理学称之为病理性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 pathology psychology) 。赛里格曼( Seligman, M)认为,消极心理学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了“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

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心理起源观主要有两种倾向,即内源决定论与外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者对二者都持批评态度。首先,进化心理学反对内源决定论,主张尽管心理机制是社会行为的前提,但并不是如某些内源决定论者所言———受某种盲目的本能或内驱力驱使,而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次,相对于内源决定论,进化心理学更反对外源决定论。外源决定论对于心理机制的基本预设是人生来是一个“白板”,后天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进化心理学称之为“标准的社会科学模式”。这一模式认为,只有文化才能解释人类行为、思想等方面的群体间差异和内群体相似性。

三种研究取向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主张心理的社会建构性;强调互动的源泉作用;关注话语的建构中介意义;问题中心主义的多元方法论。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积极的价值观取向;个体与社会层面兼顾的研究视野;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论倾向。
进化心理学的主要特征:心理机制是进化的产物;心理进化源自压力与适应;心理机制是“达尔文模块”构成的“瑞士军刀”结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启示与评价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心理学从未停止过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反思和否定是心理学得以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然而经历了百年发展之后,人们发现冯特以来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有使心理学走向衰微的危险,内源—外源论“两极摇摆”之势使心理学面临无休止的分裂与对抗,学科的过度分化使心理学失去了研究核心,浩如烟海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却难以帮助人们有效解决现实问题。面对心理学所处的尴尬局面,以格根、赛里格曼、考斯麦茨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当代心理学家再一次举起了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的大旗。力图以批判为先导,重新建构心理学“大厦”。

积极心理学是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进化心理学是对内源—外源论的反思,后现代心理学则是对整个现代主义心理学取向的反动。尽管这三种研究取向在反思和批判的层面上存在的差异,但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这三种新的研究取向对西方心理学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都各自面临诸多问题和批评。例如,后现代心理学对于知识、真理、心理的相对主义观点,很容易使其陷入虚无主义和怀疑论的泥潭。积极心理学现存的问题也很多,有待发展的研究领域也不少,诸如文化霸权问题、成人化研究取向问题、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方法的整合问题、如何正确评价和面对心理学已有研究成就问题等,都是该研究取向面临批评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进化心理学单纯强调源于生存和繁衍在适应和进化中的作用而忽视文化的影响,将无法很好地解释文化差异以及现代文明高速演进的事实。

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都试图从元理论高度克服心理学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境,整合心理学内部的分裂与对峙,重构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野。但事实上,尽管它们展示出来的活力和生机不可小视,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不比其它研究取向少,况且这三种研究取向本身就很难走向统一和融合。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现代主义心理学取向饱受指责和批判,但并不会因此而退出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相反如果能够及时对其存在的偏差做适当调整,随着神经生理学、脑科学、乃至基因生物学、数学和物理学的进展,现代主义心理学取向将再次找到新的理论增长点,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三种新研究取向的出现不大可能带来西方心理学的整合或统一,相反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已有的分裂与对峙局面。(作者:况志华、叶浩生)

福建心理网:www.fjpsy.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